標準光源對色燈箱啟動條件的說明
A1標準光源燈啟動的方式及要求
A1.1預熱啟動
通常采用控制陰極電流進行預熱或控制陰極電壓進行預熱的方式來提供預熱陰極燈的啟動。
無論采用哪種方式啟動,都應滿足下列要求:
a、在陰極達到電子發射狀態之前,燈兩端之間或燈與啟動輔助裝置之間的開路電壓應保持在低于導致陰極受損害的燈輝光電流的水平;
b、在陰極在達到發射狀態之后,開路電壓應足夠高,可使燈迅速啟動而無須重復多次才啟動;
c、在陰極已在達到發射狀態,若開路電壓需升高后才能使燈啟動,則開路電壓從低到高的轉變過程,必須在陰極仍處于發射溫度期間完成;
D、在陰極預熱階段,預熱電流或預熱電壓不得過大或過高而使陰極上發射物質因過熱而受損害。
采用多只燈串聯的線路中,若采用啟動電容器來分流多燈組合體的部分電流,同時對未經分流的燈施滿開路電壓,則啟動電容的容量值同發生于啟動初期的輝光電流有關,應使啟動電容器的容量值同啟動的順利程度以及燈與鎮流器的其他工作特性之間求得平衡。
A1.2非預熱啟動
非預熱啟動是利用向燈兩端施加的瞬時高開路電壓引起的電極場發射效應使燈啟動。
開路電壓的水平及鎮流器的源阻抗,決定著燈從放電的輝光電流為小值,而且整流器應能驅動燈迅速通過此階段不致導致重復啟動使時間超過100ms。
A2 對啟動答案說明
A2.1預熱啟動
A2.1.1采用控制電流進行預熱的鎮流器
a、有效預熱電流和發射時間(t.)
有效預熱電流的小值。
為了使某一類型陰極到達低發射溫度所需的容量,可用時間、電流和由該類陰極的物理特性所決定的一個常數表示。
b、有效預熱電流的大值。
可以在短時間(t<0.4s)內施加較大的有效預熱電流而又不至損陰極,但超過0.4s后,隨著時間的延長,此項電流值應逐步減小,直至到達2s或更長時間,此值不得明顯地超過50Hz時用輝光啟動器啟動的線路中已經確認是數值。
c、開路電壓和轉換時間
在開路電壓的轉換時間內陰極始終保持與發射狀態的情況,轉換時間t,可以大于100ms由于燈陰極在預熱時間達到t時被提高,而陰極預熱過程在t時結束(預熱電流中斷),開路電壓的轉換時間t,應不大于100ms.
一些類型的燈規定達到t之前的開路電壓大值高于或等于達到te之后的開路電壓的小值,因此為這類燈設計的整流器無需為了使燈正確啟動而提高開路電壓。
A2.1.2采用控制電壓進行預熱的整流器
a、方均根電壓和施壓的時間
當陰極電壓超過下列值且電壓施加的時間》0.4s時,即可到達陰極發射溫度。
低電阻陰極:3.0V,有效值;
高電阻陰極:6.0V,有效值;
為了防止陰極溫度過高,應規定施加電壓的大值。當施加電壓大于10V(有效值)時,所有陰極兩電壓的極限值。此值一般低于橫向弧光放電時的電壓值,但采取措施確保不致有過高的電流流入陰極的加熱線路從而損壞陰極或鎮流器的情況下,允許出現橫向弧光放電。
對于采用低電阻陰極的燈,可有不同的燈工作模式,可采用預熱陰極電壓在燈工作期間保持不變的工作模式也可采用使此項電壓在燈啟動后予以降低的工資模式。
b、開路電壓
在達到陰極熱發射之前,如燈的開路電壓低于可進行泠啟動的值,則允許同時施加陰極預熱電壓和燈電壓。雖然電子鎮流器可以提供多種電壓控制方式,但均應遵守在達到熱啟動之前將燈電壓保持在泠啟動水平以下的原則。
A2.2非預熱啟動
僅僅測定開路電壓不一定能夠確保鎮流器會使燈順利啟動并使小會館電流階段保持于所需值,為防止鎮流器在初期無法提供必需的電流驅使燈迅速低通過輝光放電狀態而進入弧光放電狀態,應采用燈的替代電阻器進行一次對鎮流器阻進行一次對鎮流器阻抗的實驗。
A、3對測量要求
由于電子鎮流器的預熱啟動和啟動特性不一定確保提供穩定的電壓和電流,因此有必要采取相應的測量儀器和測量技術。
有效預熱電流已說明時間為T時效的加熱效應,它產生不斷變化的電流,而其值等于具有相同加熱效應的一個穩定電流的有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