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度的概念、測量方法以及白度公式
一、白度的概念
在顏色世界里,人們遇到更多的是白色和近白色。白色是物體反射光輻射進入人眼,而為大腦所認識的感覺之一。它與其他顏色一樣,是一個心理物理量,也是三維空間的量。基于目視感知而判斷反射物體所能呈現白的程度,術語上稱之為白度。在《辭海》中,“白”的定義是“像霜雪一般的顏色”。對大多數色覺正常的觀察者來說,雖然平時對顏色的記憶很粗糙,但人眼對于并非排在一起的物體顏色的細微差別卻有非常敏感的辨別能力,可以將一定范圍內的光反射比、色飽和度和主波不同的白色,按其白度的高低排列成一維的白度序列,從而進行定性的評價,并能與經儀器測量或計算而得出的白度值具有良好的相關性。
白色是一種特殊的顏色屬性。其特點是具有很高的光反射比,而色飽和度很低。定義完全反射漫射體的白度W=100.0,是白度的參照標準。PRD代表理想的更高白度,它的光譜反射比p=1.0,見圖7-1中的曲線1。對中性白色,可以在圖的顏色立體中由垂直的中心軸W-BL表示。它們的光譜反射比曲線應是平行于波長標尺的直線。由于人們對白色的評價不僅受愛好和習慣等各自心里感受上的復雜因素影響,而且與所從事的職業、民族、年齡、性別等相關,有的認為帶有這種活哪種色調的“白”更白些,即通常所說的喜愛白。比如,人們對待紡織品,通常是喜歡略帶藍色的白,而不喜歡無色調的中性白。在不同的條件下,不同習慣的人有的喜愛略帶淡黃(紅)色的“暖白色”,其光譜反射比曲線在短波區略低,長波段略高,有的喜愛帶藍色的“泠白色”,其光譜反射比曲線在短波區較高而長波段略低,有的則更喜好中心灰白色。因而,有些產品常常通過對基質進行漂白、染藍火優選純化加入顏料來到達提高所需白度的目的。
所以,要想全面考慮這些因素來對白度進行合理的定量評價是困難的,尤其是在出現了熒光增白劑而擴大了白度的范圍后,使得白度的評價更驅復雜。
白色物體的程度往往表明它的內在質量。在紡織、造紙、建材、化工、食品、輕工、塑料、醫藥及貿易等行業,白度是許多產品直接或間接的質量指標之一。白度及其測量,對生產、流通、國際國內貿易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白度的測量方法
1、光譜光度法
白度既和其他顏色一樣是個心理物理量,而并非只是一個感覺概念,它就可以納入色度學規范表達和測量。我們定義進入人眼而引起白色感覺的輻射稱為白色刺激。
2、色度計、白度計法
當前的許多光電三刺激值色度計或白度計,一般使用相應濾色片修正的紅、綠、藍探測器,以測量白樣品相應的紅、綠、藍光譜區的反射比R,G,B。紅、綠、藍探測器的相對光譜靈敏度應該分別于色匹配函數相符。
三、白度公式
國際上對白度進行定量評價已有60多年歷史,曾經出現過近百種白度公式,在不同的國家和部門用來解決某一個范圍或行業的白度評價問題。其中有一些是十分方便的簡易白度公式,并有相應的白度計及白度測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