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測距儀的工作原理、應用領域、發展歷史
激光測距儀的工作原理:
激光測距儀是利用激光對目標的距離進行準確測定的儀器。激光測距儀在工作時向目標射出一束很細的激光,由光電元件接收目標反射的激光束,計時器測定激光束從發射到接收的時間,計算出從觀測者到目標的距離。
若激光是連續發射的,測程可達40公里左右,并可晝夜進行作業。若激光是脈沖發射的,一般絕對精度較低,但用于遠距離測量,可以達到很好的相對精度。
激光測距儀一般采用兩種方式來測量距離:脈沖法和相位法。脈沖法測距的過程是這樣的:測距儀發射出的激光經被測量物體的反射后又被測距儀接收,測距儀同時記錄激光往返的時間。光速和往返時間的乘積的一半,就是測距儀和被測量物體之間的距離。脈沖法測量距離的精度是一般是在+/- 1米左右。另外,此類測距儀的測量盲區一般是15米左右。
激光測距儀的應用領域:
激光測距儀已經被廣泛應用于以下領域:電力,水利,通訊,環境,建筑,地質,警務,消防,爆破,航海,鐵路,反恐/軍事,農業,林業,房地產,休閑/戶外運動等。
激光測距儀器的發展歷史:
世界上第一臺激光器,是由美國休斯飛機公司的科學家梅曼于1960年,首先研制成功的。美國軍方很快就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對軍用激光裝置的研究。1961年,第一臺軍用激光 測距儀通過了美國軍方論證試驗,對此后激光測距儀很快就進入了實用聯合體。
激光測距儀重量輕、體積小、操作簡單速度快而準確,其誤差僅為其它光學測距儀的五分之一到數百分之一,因而被廣泛用于地形測量,戰場測量,坦克,飛機,艦艇和火炮對目標的測距,測量云層、飛機、導彈以及人造衛星的高度等。它是提高高坦克、飛機、艦艇和火炮精度的重要技術裝備。
由于激光測距儀價格不斷下調,工業上也逐漸開始使用激光測距儀。國內外出現了一批新型的具有測距快、體積小、性能可靠等優點的微型測距儀,可以廣泛應用于工業測控、礦山、港口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