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研員拿著“放大鏡”去尋找課堂上的優點
今天和一位分管教學的副校長網上閑聊,他說:“現在每每和老師們一起評課,我怎么就只看到老師們課堂中那么多的不足呢?”我便開玩笑說:“那你就拿著放大鏡去尋找課中的優點啊。”
“拿著放大鏡找優點”看似一句玩笑話語,但也不得不令人思索。在教學中,我們常常要求老師對學生多一些寬容,多一份鼓勵,要讓學生充滿自信,享受成功的喜悅。學生需要鼓勵、贊揚,老師們何嘗不是呢?記得一次下班途中碰到一位老師,她開心地告訴我:“謝謝你給我們的作業打上高分,你知道嗎?我們學校的覃老師因為你上次給她作業90分的成績,這次的作業更認真了呢,還事先寫在紙上,要我們幫著修改,再交上去呢!”這位老師說的是參與繼教網遠程的學習,我們單位每人都是各自對應學科的輔導老師。很多輔導老師在批改老師們上傳的作業時給個60多分,認為只要給個合格就行。而我剛離開講臺不久,深知一線教師的辛苦,白天忙碌工作,晚上還要利用業余時間參與學習,認真完成作業,所以批改時當然不會吝嗇那一點不值錢的分數。曾有同事覺得我一個人給老師們打那么高的分數,提出過異議。殊不知,一個小小的分數會給予老師們多大的學習動力。 美國作家霍桑,曾經是個小職員。有一天,他垂頭喪氣地回家對太太說:“我失業了。”誰知,他的太太聽了不但沒有不滿,反而興奮得叫了起來:“這樣你就可以專心寫書了!我一直相信你有寫作的才華,你一定會寫出名著來的。”有了太太的鼓勵,霍桑終于成功了。“人性中深切的稟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人人都需要鼓勵和贊美!有時候一句贊美可以讓一個人精神煥發,一天都有好心情;也許無意間一句話會傷害一個人的心,甚至可能影響他的一生。記得在我剛剛任教研員時,一位朋友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教育行政領導下鄉聽了一位老師的課,課后劈頭蓋臉三大棒,把那節課說得一無是處,后來那位老師一直不敢上公開課,幾十年仍然難以解開這個心結。這位朋友也許是善意提醒我。所以我心中時時謹記著朋友的提醒,每到一所學校,在深入課堂和老師研討時都以一種尊重教師的心態,平等地和老師們交換自己的看法,絕不動不動就對一節課下個好、中、差結論,或把一節課簡單地分成幾點優點或幾條缺點。對于老師課堂中的不足,我一般也都會說:這個環節如果我來上,我會怎樣處理,這樣處理你看怎么樣?都是以商討的語氣和老師們一起研究。當然這樣的評課也深受老師們的歡迎,一位老師還開玩笑說了這樣一句話:希望你下次來還是聽我的課!
隨著任教研員時間的增長,聽課的增多,朋友善意的提醒也有些淡忘了。每次坐在教室后面聽到那些低效的課,就如坐針氈,甚至有想上臺去代替老師來上課的想法。課后研討時,對于課中的優點肯定得越來越少,指出的問題越來越多,怎么眼里也只看到課中那么多的不足呢?是老師們所上課的質量越來越低嗎?肯定不是。是自己心中少了一份“欣賞”,多了一份“漠視”。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欣賞別人好比幽谷香蘭,使人愈嗅愈香.對老師多一份欣賞,多一點贊揚吧,讓我們的老師在贊美和鼓勵中不斷完成自我。